日前,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青团中央等1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实现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的发展方式。

  中规院参与共青团中央委托的青年发展型城市评价体系课题研究,立足城市建设与青年发展的时代趋势和现实问题,梳理近年来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历程,以面向未来青年发展的趋势指导城市下一轮工作导向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助力各地建设好青年发展型城市。

  一、青年发展的时代新命题

  青年发展一直都是党和国家事业的关键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提出青年“四最精神”,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四有青年”标准,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同志也对青年提出“四点希望”,勉励青年“要爱国、要励志、要求真、要力行”,促进新时代青年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由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青年发展规划,是在国家层面为青年发展提出依据和建设范本,并把青年发展摆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2017年,全国各城市打响了抢人大战,全国100多个城市先后出台人才新政。在这背后,是全国各地纷纷认识到,在人口红利逐步褪去之际,一座城市是否具备对青年发展的吸引力,直接关系到城市未来发展的命脉与潜力。

  纵观近30年的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2021年全国人口14.12亿人,人口净增长仅48万,创下60年新低,人口总量逐步接近拐点。青年人口规模也从2000年峰值4.9亿逐步下降至2019年4.07亿,占比也从41.6%下滑至28.9%。其中刚从高校毕业、迈入社会工作的25-29岁的立业阶段青年群体约1.1亿人,占比8.0%。

  因此,建设充满活力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吸引和凝聚更多青年参与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着力。

  各地已经认识到青年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从关注“青年引入”,到培育“青年活力”,再到纵深推进“青年友好”,从全面化的角度展开青年发展的政策设计。目前已有90多座城市、300多个县区明确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在关注人才竞争的过程中,各地逐步从单一导向的“青年引入”政策开始转向注重就业促进和创新培育。如杭州提出建设“世界青年友好城”,建设覆盖全区县的创新创业生态服务体系。郑州等提出建设“技能型人才高地”,引导建设人才培训基地,提升青年技能培训水平。

  近年以来,青年发展型城市得到各界广泛认同,全面展开青年发展的政策设计。如深圳打造“世界青年发展型城市”,成都启动“青年友好城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行动”。保定、东莞、珠海等城市也提出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或青年友好城市。在省级层面,浙江建设“青年发展型省份”,贵州省建设“青年友好型成长型省份”,山东也在推进全省域“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等。

  二、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举措建议

  总结各地青年发展建设实践经验,可以发现,保障青年住有所居、鼓励青年扎根立业、建设青年活力场景、引领青年先锋价值,成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鼓励青年奋进有为的四个关键领域。

  ——构筑青年乐居城市

  青年在用脚投票选择定居的城市时,首先关注良好的城市环境品质、完善的公共服务供给等因素。与此同时,不断持续上涨的房价与各座城市落户政策的阶段性调整、通勤压力等,深刻影响着各地青年的选择。

  在上一轮城市发展进程中,珠三角成为青年最向往的区域。深圳在过去5年内新增565万人,广州也增加463万人。东莞、佛山也借助粤港澳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度对接广深,强化青年聚集。

  长沙、郑州、西安、杭州等“强省会”战略成效突显。在过去5年里,长沙新增240万人,郑州新增288万人,西安新增412万人。其中,长沙借助严格的住房宏观调控成为最适宜定居的主要城市。

  北京、上海的人才政策转向提高城市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的导向,特别放宽了对国内一流院校应届毕业生的落户门槛。

  对此,《意见》在关注青年发展型城市居住环境方面,也在不断深化各地的建设举措,关注加快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积极解决新市民、青年等住房困难问题。

  ——营建青年立业城市

  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攀升,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而在创新方面,虽然各项鼓励创新的政策和平台涌现,但创业成功率仅30%,贷款融资难、创新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北京、上海、深圳引领全国就业创业格局。北京引领创业氛围,成为“全国创业第一城”。上海侧重就业吸引,对高校学生保持极大吸引力。深圳在两方面的表现均作为第三城地位。杭州也开始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武汉的“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郑州大力实施黄河人才计划,强化对研究型与技能型的人才培养。

  为此在《意见》中,在优化就业环境上明确健全青年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劳动权益保障机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等方面,为青年提供高质量就业机会。而在动员创新创业方面,也意在完善人才发现培养、评价使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

  ——建设青年活力城市

  注重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成为“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内涵之一。各地青年发展城市的建设同样离不开契合青年特征、满足青年需求的消费场景、文娱场景与社交场景的塑造。

  上海、北京依然保持了极强的人气与活力。上海开始关注公共空间微更新改造,建设吸引青年向往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北京也在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

  成都和重庆在青年活力上显示出成渝魅力,在抖音等平台上跃升为指尖上最吸引人的城市。成都围绕“三城三都”建设,专门建设青年专属线下阵地。重庆也积极拓展“体验经济”,增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吸引力。

  各区域商业中心也在积极塑造城市青年特色,如西安建设“新零售之城”,长沙大力发展夜经济、“她经济”;郑州也在联合塑造“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旅游形象。

  《意见》也从助推生活品质提升方面,探索拓展青年喜闻乐见的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探索建立与青年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公共服务空间与设施建设标准。

  ——引领青年有为城市

  青年发展离不开青年志愿者,他们为城市文明注入蓬勃活力,并与城市形象紧密结合。《意见》也深刻关注如何让激发青年先锋示范作用,提出组织动员青年引领城市文明风尚、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形成具体落实,充分发挥青年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号召青年有为参与上,深圳的“义工服务”已经形成响亮的志愿者名片,武汉也逐渐成为一座“志愿者之城”。成都也迈向“青年志愿服务3.0时代”,推动青年有序参与国际志愿服务等。

  (作者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青年发展研究团队负责人,团队成员包括:闫岩、陆容立、廖航、牟琳、程俊杰、胡雪峰、赵书、怀露、韦秋燕)

来源: 中国共青团网 /